專欄

當數位性別暴力來襲,我可以這樣做!

社團法人邊邊女力協會 謝馬力

近年來,數位性別暴力事件層出不窮。鄰近的國家—南韓,在2020年發生N號房事件,主嫌利用即時通訊軟體散佈受害女性的私密影像,年齡最小的受害人,甚至只有11歲;在台灣,也有一位百萬youtuber小玉,利用Deepfake換臉軟體,將女性公眾人物的臉置換到色情影片上,透過通訊軟體販售牟利,近日遭到起訴。

邊邊女力協會從2019年開始投入數位性別暴力議題,我們蒐集了結合國內外的事件案例,邀請國內專家學者進行焦點團體,釐清了數位性別暴力的定義—「數位性別暴力,是由一人或多人發起的,針對個人的性、性別、性別認同、性傾向等因素,運用數位科技執行或強化的傷害性行為」。2020年,行政院也針對數位性別暴力提出定義—「透過網路或數位方式,基於性別之暴力行為。即針對性別而施加他人之暴力或不成比例地影響他人,包括身體、心理或性之傷害、痛苦、施加威脅、壓制和剝奪其他行動自由等」。

我們把數位性別暴力進行基本的分類,可以歸納出下列幾種型態:基於性別的仇恨言論、隱私侵害、網路詐騙、數位技術輔助的性暴力、以及數位親密暴力。在一個事件中,往往會有多種數位性別暴力交織其中,造成當事人很大的不安和創傷。

讓我們用一些近年常發生的案例,來說明受害人可能面臨的困境。前面提到的換臉色情片,加害人小玉沒有取得其他女性名人的同意,擅自透過軟體合成影像,屬於「未經授權製作私密影像」的暴力型態;而小玉向網友兜售影像的行為,則是「未經授權散布私密影像」的暴力。對於受害人來說,雖然不是真的拍攝了色情影片,但是合成畫面看起來似假亂真,對於受害人隱私和尊嚴仍然會有巨大的傷害。

此外,在兒少社群中,也很常出現涉及私密影像的數位性別暴力事件。很多加害人會以交友的名義接觸兒少,取得信任後便會邀約對方拍攝私密照,並且進一步用這些照片來勒索當事人。在遭遇到這些暴力時,兒少常會因為擔心照片外流而屈服於加害人的要求,也會害怕被責罵而不敢向大人求助。

如果是自己或親友遭遇到上述的暴力,一定會慌了手腳,但請別擔心,你可以這麼做:

  1. 情緒支持:關懷受害人的身心狀態,讓受害人知道有人會協助他。
  2. 進行蒐證:
    1. 用螢幕截圖或錄影的方式,保留相關資料。
    2. 將事件發生的日期與時間記錄下來。
    3. 相關資料都保存好後,通知網頁管理員刪除侵權的資訊。
    4. 如果發現備份檔案,截圖蒐證後通知版主下架。
  1. 進行求助:
    1. 如果侵權影像有對應「網址」,可以通知iwin(https://i.win.org.tw/)或私me(https://tw-ncii.win.org.tw/)進行影像下架。
    2. 可向NGO團體進行求助,如數位女力聯盟、婦女救援基金會、台灣展翅協會等團體,都有提供相關協助。
    3. 若想選擇法律途徑,可以進行報案,視案情提出妨害秘密、強制罪、妨害名譽、妨害風化、散布猥褻物品罪等告訴。

除了上述的處理之外,也可以從強化數位安全的知識和素養,來降低受暴的風險。此外,若是家長們擔心孩子的網路交友狀況,建議家長可以先試著跟孩子聊聊網路世界的人我界線,例如孩子覺得和網友有哪些互動後,就不算是陌生人?當網友詢問個人資訊,有哪些是可以分享的?用開放的態度和孩子討論,並且適時表達關心和擔心,是比限制和禁止更有效的做法,若是孩子真的遇到無法處理的狀況,也不會因為擔心被責罵而隱忍不說。

即便數位性別暴力不停的變形,只要多幾分小心,我們一樣可以享受數位帶來的便利和美好。從今天起開始練習,檢視自己的數位使用習慣,讓我們培養起數位安全的概念,一起擊退數位性別暴力。